小麦赤霉病(Fusarium head blight, FHB)是由真菌引发的一种病害,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的产量和品质。根据《2021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》,我国小麦的总产量达到1.5亿吨,但赤霉病的发生对小麦的影响不容小觑。研究显示,赤霉病最高可导致小麦减产50%以上,甚至影响到麦粒的质量,导致含毒素的粮食产品使得消费者的健康受到威胁。
一、选择抗病良种
选择抗病良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第一步。当前,许多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差异显著。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,近年来育成的多个新型小麦品种如“陕麦22”、“郑麦908”等已被鉴定为对赤霉病具有较强的抗性。
在选择小麦良种时,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指标:
1. 抗病性:参看国家级及省级小麦新品种审定中的抗病等级。
2. 产量与品质:选用产量高且品质好的品种。比如,耐旱、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以在逆境中更好地生长。
3. 生长周期: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生育期品种,能有效避开病害严重发生的时段。
二、合理使用播前药剂拌种
采用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。根据《2022年中国植物保护产业发展报告》,药剂拌种能够有效减少种子传播的病害途径,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。
1. 选择拌种药剂:常见的拌种药剂包括福美双、代森锰锌等,这些药剂对大多数真菌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。
- 福美双:能够有效抑制多种真菌,适合在赤霉病高发区域使用。
- 代森锰锌:具有较强的保护性和治疗性,适合用于种子上。
2. 拌种技术要点:
- 拌种浓度:建议与药剂生产企业的说明书相符,一般每公斤种子加入1-2克药剂。
- 均匀拌种:确保药剂均匀覆盖种子,以提高防治效果。
3. 提前时间:建议在播种前1-2天进行药剂拌种,以增强药效。
三、科学施肥与合理灌溉
除了选择抗病良种和合理使用药剂,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也是减轻赤霉病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。适度施用氮肥、磷肥和钾肥,有助于提高小麦的抗逆性;而在灌溉上,应避免田间积水,控制湿度,以减小赤霉病菌的生存环境。
结语
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需要综合性的措施,选择抗病良种和合理使用播前药剂拌种是基础,配合科学施肥与合理灌溉,能够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,确保小麦生产的稳定。
专家答疑
Q1: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赤霉病?
A1:感染赤霉病的小麦穗通常会呈现粉红色至红色的霉斑,麦穗腐烂,籽粒发霉、质量变差。
Q2:播前药剂拌种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吗?
A2:一般情况下,正确使用推荐剂量的药剂拌种不会对种子发芽产生显著影响,但应严格遵循使用说明,避免随意加量。
Q3:在降雨后的麦田,应如何处理?
A3:建议在降雨后及时检查麦田,同时注意通风透光,适当提高施肥和灌溉管理标准,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。